【转载】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案例 | 机械工程学院:立德树人,课程思政工作赋能师德师风建设
发布时间: 2024-01-02 浏览次数: 10

 

  

       机械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。不断对标新时代“教育家精神”的新要求,积极引导教师提升师德素养,促进学院以课程思政工作推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。一是坚持党建引领,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补足教师精神之钙;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,有德之师育有德之人。二是聚焦教育教学,坚持课程思政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“双轮驱动”;以课程思政为新的抓手,将课程思政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融为一体。三是强化榜样带动,增强教师队伍党性修养与思想政治素质;思  政育人与师德提升同步,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到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。

           坚持多渠道理论学习,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,筑牢教师思想根基。主题教育期间,以“三会一课”为抓手,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教研会议的“第一议题”,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。通过主题报告、专题党课、自主学习等方式,利用学习强国、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,保持时时学习、处处学习、事事学习的状态,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素养、理想信仰和道德情操,让教师永葆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。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全覆盖、常态化、系统化,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
    坚持多维度党建与业务相融合,激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探索构建“党建+团队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”的复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新模式,注重选拔政治素质硬的学术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,实现“双带头人”全覆盖,强化党员在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”领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,围绕“国之大者”,带头开展“有组织科研”,团结带领广大教师各展其才,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协同发力。以支部工作室(教工第三党支部)和侯怀书工匠创新工作室培育和建设为契机,通过党建创新、特色凝练,实现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、教学管理建设的“三提升”。

       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积极彰显师德的思想政治本色、回归师德的教书育人本真、坚守师德的专业能力本位。学院制定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办法》,逐步将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化、机制化、深入化。在探索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,坚持“四个相统一”,将“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”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。积极落实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精神,主动对标国家战略需求,借力学校课程思政领航高校优势,加强学院智能制造课程思政领航团队建设,完成“三全育人”体系设计,以研究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为核心,实现课程思政赋能“机械工程”学科人才培养。

   学院将“教育家精神”深度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。以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”为价值方向,“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”和“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”为实施路径,以“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”为明确要求,以“乐教爱生、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”和“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”为追求目标,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。同时,将家国情怀、文化自信、公民品格、法制意识、科学精神、工匠精神、创新精神、全球视野等元素融入到课程思政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之中。积极构建“德知技融合”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师德师风建设与专业教学融合体系,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,把提升“教学学术”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。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,把思政案例讲得感同身受,那么这门课程就一定会成为学生想上爱听的“金课”。

        通过先进典型的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,广大教师把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转化为“立德树人”的育人情怀,学院优秀教师不断涌现。如“师德标兵”获得者张珂,“我心目中的好老师”唐有绮,“优秀党务干部”杨瑞君,“优秀共产党员”郑刚,“忠诠·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”获得者龚德利、孔令超、刘光明、沈秀国、张建国、马轻轻……在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下,学院科研成果也硕果累累,五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5项,上海市扬帆计划获批2人,上海市晨光计划获批2人。

       师德内涵强调教师要为人示范、做人楷模,引领高校教师守望培养人的目标方向,激发高校教师“引路人”“大先生”的责任意识,增强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能力素养。学院通过党建引领,以理论学习筑牢教师的思想根基;先立德后树人,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思政育人;发挥榜样作用,带动全院教师争创先进的良好师风。在立德树人的全过程,教师的高尚师德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