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蔡汉跃,我校机械学院一名普通的老师,在长达30年的时间中完成着一份对爱和家庭的坚守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身体力行地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5月2日,新民晚报以《他在家里辟出一间“配药间”》为题,报道了蔡汉跃照顾“无肠人”妻子30年的故事。
他在家里辟出一间“配药间”
——蔡汉跃照顾“无肠人”妻子30年的故事
他叫蔡汉跃,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。可他的家庭却不普通:他的妻子周绮思是中国首例依靠人工全静脉营养维持生命的“无肠女”,也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“无肠人”;他的女儿蔡惟是全球首例靠人工静脉营养生存者孕育的孩子,今年4月已披上了婚纱。为了这个家庭,蔡汉跃这个上海男人坚守了近30年……
靠营养液生存30年
蔡汉跃至今记得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。1986年2月的一个深夜,怀孕7个月的爱人周绮思突然下腹部剧烈绞痛。起初以为是早产,送医后不仅胎儿夭折,周绮思本人也出现了休克等症状,生命危在旦夕。医生最终确诊为严重的腹膜炎,肠扭转360度,由于耽误时间太久,小肠已基本坏死,必须切除,只剩下胃、十二指肠和半个结肠,从此,周绮思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进食,只能依靠全静脉营养输入维持生命。所谓“全静脉营养输入”就是在人体静脉里植入一根导管,靠从导管里输入营养液供人体所需。当时国内这项技术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对蔡汉跃和他爱人而言,需要极大的勇气来面对和接受。
从出院之后,蔡汉跃便担当起了妻子的“特别护理”。每天晚上,当人们进入梦乡时,是周绮思的“吃饭”时间,蔡汉跃便忙碌开了。一个从未学过护理的工科生硬是学会了配药、输液,每天,2000毫升加入葡萄糖、电解质、生理盐水的营养液缓缓输入妻子体内,三十年来从不间断。在蔡汉跃的精心护理下,周绮思不仅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,而且创造了世界上仅依靠肠外营养生存时间最长的纪录。
自制输液报警装置
30年的护理生活是烦琐而又小心翼翼的。在蔡汉跃家里,除了有一个专门用来存放营养液的房间外,还辟出了一间“配药间”,斗大的房间里紫外线消毒器、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器具一应俱全,周绮思每天所需的“口粮”便在这里配置而成。“营养液配置并不是问题,最担心的就是细菌感染。由于营养液是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心脏和血液的,任何感染都可能引起高烧并危及生命,其中导管的消毒尤为重要”,蔡汉跃告诉记者,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,使导管的细菌感染率大大降低。由于爱人每天晚上的输液时间长达8到10个小时,蔡汉跃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利用重力原理,设计了输液报警装置,当营养液即将输完时,该装置就会发出报警,他还为此装置申请了专利。30年,一万多个日日夜夜,蔡汉跃的爱和付出,换来了生命的延续,创造了人世间的奇迹。
婴儿降生再创奇迹
当周绮思靠全静脉营养生活6年之后,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。权衡再三,夫妇俩决定生下这个孩子,来验证全静脉营养的可靠性,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报社会。这是一次挑战,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,当时国内没有先例。他们在医生的帮助下,携手闯过了贫血、缺氧、缺锌、黄疸等一道又一道难关。8个月后,世界上第一例依靠全静脉营养孕育的婴儿降生了,夫妇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。
小生命的诞生让蔡汉跃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他白天上班,晚上回家除了照顾爱人,还要照料小毛头。由于孩子的特殊性,必须严格定时喂养。差不多一年的时间,对蔡汉跃来说,睡个安稳觉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。
苍天不负有心人,在蔡汉跃夫妇的悉心养育下,女儿除了出生时发生了一些状况外,整个成长过程非常顺利,智力、体质都优于正常的孩子,钢琴弹奏达到了演奏级别,成了全家的骄傲。高中毕业后,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,2015年4月11日,她披上了婚纱,让父母和全世界见证了这一幸福的时刻。
记者问及蔡汉跃老师,这一个个奇迹背后的原动力是什么,他的回答非常简单:“期盼。”蔡汉跃说:“生活中不能没有期盼,特别是对病人来说,更是三分药理,七分心理。我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她,我必须让她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既然我们当初选择了这条路,这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对生命的期盼、对孩子的期盼、对未来的期盼,让这个家庭走过了30年不寻常的道路。而今,“无肠女”周绮思即将迈向新生命的“而立之年”,延续着生命的奇迹;蔡汉跃老师则依然延续着自己的角色——每晚,他的身影仍会出现在窗口,为妻子输液“喂食”,他永远都是这个家的顶梁柱,永远会陪伴着妻子……
原文来源:新民晚报 2015-05-02 A03版 记者:张炯强
原文链接:http://xmwb.xinmin.cn/html/2015-05/02/content_3_1.htm